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e of Mechanics, CAS
丝状加热面池沸腾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研究 | |
鲁仰辉 | |
Thesis Advisor | 赵建福 |
2009 | |
Degree Grantor |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|
Place of Conferral | 北京 |
Subtype | 硕士 |
Degree Discipline | 流体力学 |
Keyword | 池沸腾 临界热流(chf) 过冷度 尺度效应 丝状加热器 Pool Boiling Critical Heat Flux(Chf) Subcooling Scaling Behavior Wire |
Other Abstract | 本文以丝状加热表面上的池沸腾传热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,利用地面常重力实验,研究了不同热丝直径、不同过冷度下((0~40℃)的丝状加热片面FC-72液体和丙酮液体的池沸腾传热特性。 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一套可控过冷度池沸腾实验设备,使用纯度为99.99%的铂丝同时作为加热元件和测温元件,加热丝直径分别为0.06mm、0.025mm、0.1mm,长度为30mm。实验采用控制加热电压按阶梯形式增长或下降(时间常数约20s)的稳态加热方式。 实验所得单相自然对流传热数据同Kuehn-Goldstein(1976)换热公式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,说明实验设备可靠、实验数据可信。 实验过程中发现,在相同压力条件下,随着过冷度的增加,沸腾传热强化;CHF值在低过冷度时呈线性增加,然后增加趋势变缓。丙酮实验中,0.06mm热丝和0.1mm热丝在低过冷度(2.5~10℃)情况下都出现了从自然对流直接进入双膜态现象,不过,当降低加热电压时,膜态沸腾仍转化为核态沸腾,此时继续增高加热电压,沸腾曲线仍沿常规核态沸腾曲线上升至CHF后,再转换为膜态沸腾。对于同等直径热丝,无论核态沸腾或双膜态沸腾,在丙酮中所产生汽泡尺寸明显偏大。 过冷沸腾中,临界热流随过冷度的增加呈现出非线性依赖关系。在低过冷度线性区,FC-72中实验结果与几种低过冷度线性模型较一致;丙酮中实验结果 随 变化斜率明显高于几种低过冷度线性模型的预测,显示出对尺度的依赖关系。这说明在小Bond数时存在尺度效应对过冷度的影响,即对于小Bond数情况过冷度和尺度效应的耦合作用是非常重要的。 饱和沸腾中,FC-72和丙酮的CHF值随热丝直径的减小而不断增加,其中,FC-72的CHF数值尽管比LD模型预测结果略低,但定性地依然可用LD模型进行描述,尽管相比于LD模型原始的适用范围 已扩大了1~2个数量级;但丙酮的实验数据却远小于LD模型预测结果。综合分析表明,尽管热丝直径相同,但物性的差异使得FC-72和丙酮实验中的数据点分别处于不同的尺度特征区域,反映了小Bond数情形下分区准则的物性依赖性。 |
Call Number | 30553 |
Language | 中文 |
Document Type | 学位论文 |
Identifier | http://dspace.imech.ac.cn/handle/311007/23528 |
Collection | 力学所知识产出(1956-2008) |
Recommended Citation GB/T 7714 | 鲁仰辉. 丝状加热面池沸腾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研究[D]. 北京.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,2009. |
Files in This Item: | ||||||
File Name/Size | DocType | Version | Access | License | ||
丝状加热面池沸腾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研究.p(3112KB) | 开放获取 | -- | Application Full Text |
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,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,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.
Edit Comment